Search

常常遇到喜歡告狀的孩子,只要同學有一點錯會趕緊來告訴我,聯絡簿裡每天寫的也都是班上同學犯的錯,「M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常常遇到喜歡告狀的孩子,只要同學有一點錯會趕緊來告訴我,聯絡簿裡每天寫的也都是班上同學犯的錯,「M號交功課的時候慢拖拖拉拉」、「A和B兩個排隊的時候一直在說話」、「F和H玩耍的時候在走廊上追來追去」、「K進教室的時候遲到了10秒」、「R說Y.....」即使是她的好友也照寫不誤,每天就是鉅細靡遺的深怕漏了誰的錯誤記錄著,想要讓我知道誰犯了錯。

通常這樣的孩子沒有自信,人際關係也有些狀況,我很擔心愛告狀的習慣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,有很多時候,告狀只是希望看到別人被處罰,有時想要讓我重視,會誇大其辭,還有些孩子想要透過告狀,來讓老師看見。但是告狀這個行為,真的讓人不喜歡。

當一個孩子總是挑別人的錯,他看到的就都是負面,糾結在別人的行為,看不到生活中任何的美好,也無法學習別人的優點。

誰不犯錯?如果孩子犯的錯無傷大雅,沒有損及任何人的利益或危害安全,我會把孩子找來聊聊,「在走廊上跑步會有什麼後果呢?」「上課的時候偷吃東西很不尊重老師,是不是應該在下課時吃完呢?」「遲到會讓全班等你,該怎樣才能準時呢?」我不會在告狀的孩子面前處理這樣的小錯,杜絕想看到同學被處罰、被罵的小心思。也告訴告狀的孩子,「即使是R說了Y的事,從妳的嘴巴轉述,你就得要負責。」「他犯這個錯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稍微提醒他一下?」

每一屆的孩子我都會講一個小故事,讓孩子們在做事、說話之前可以自己想想開口的動機,三思而後行,三篩而後言。

我跟學生們分享一個網路上的故事。

有一天,一個學生跑來跟他的老師說:「老師,我告訴你一件事你絕對想像不到的...」
老師立刻制止他,並問他:「你要告訴我的話,用三個篩子過濾過了嗎?」他的學生疑惑的搖了搖頭。
老師說:「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,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濾一遍!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,你要告訴我的事是真實的嗎?」
「我是從街上聽來的,大家都這麼說,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。」
「那就應該用你的第二個篩子去檢查,如果不是真的,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,你要告訴我的事是善意的嗎?」
「不,正好相反。」他的學生羞愧地低下頭來。
老師不厭煩地繼續說:「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,你這麼急著要告訴我的事,是重要的嗎?」
「我只是覺得好玩,並不是那麼重要...」
老師說:「既然這個消息並不重要,又不是出自善意,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,你又何必說呢?說了也只會造成我們兩個人的困擾罷了。」
這位老師說:「不要聽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誹謗者的話,因為他不會是出自善意告訴你的,他既會揭發別人的隱私,當然也會同樣地對待你。」

說話前先用三個篩子「真實」、「善意」、「重要」思考,再出口。

我們說話之前,有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?

我們不專注在揪出別人的錯,不做始作俑者,當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傳播者。很多的誤會都從轉述別人的話開始,只要不澄清,就會在團體裡掀起波瀾、傳播,三人成虎,有時說者無意,但是加上轉述者的表情和加油添醋、斷章取義一句話造成的傷害,真的不容小覷。

我們都要好好教育孩子,好好說話,別因為說錯了話傷了自己,也傷了別人。

因無法證實故事出處,所以把故事稍作修改,本意是為了提醒孩子們說話前三思,不要論人長短,正向思考和表達,希望我們都能給予他人更多的善意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